公共卫生经费发放方案需遵循专款专用原则,通过量化服务、成本核算和考核激励实现合规分配。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经费来源与分配原则
-
专款专用
公共卫生经费(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必须用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的项目(如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管理等),不可直接用于人员工资或绩效发放。
-
间接支撑分配
可通过支付劳务成本、购置设备或开展培训等方式,间接支持卫生院运营,从而为其他绩效分配提供资金。
二、分配设计思路
-
服务量化与成本核定
-
将公卫服务拆解为可量化单元(如建档10元/份、随访15元/次),按政策标准核定劳务成本。
-
30%-50%经费用于劳务补贴,需符合地方规定。
-
-
绩效考核分配机制
-
基础补贴 :按实际完成的服务量发放(如建档、随访人次)。
-
质量奖励 :根据档案合格率、慢性病控制达标率等质量指标追加奖励。
-
融合加分 :对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卫任务的人员(如家庭医生团队)给予额外倾斜。
-
三、具体操作方案
-
分账管理
单独设立公共卫生经费科目,记录耗材、设备、人员劳务等支出,与基本医疗账目严格区分。
-
考核激励措施
-
设立综合奖、单项奖,对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或个人给予奖励。
-
通过应急预留金支持突发公卫事件处置。
-
四、注意事项
-
数据真实性 :严格审核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数据,谎报将按三倍系数扣除。
-
监督机制 :成立监督小组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透明合规。
通过以上方案,可实现公共卫生经费的科学分配,既保障服务质量,又促进基层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