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的风俗习惯融合了西王母文化、农耕传统与陇东地域特色,以端午节插艾蒿、戴荷包、社火狂欢、春节禁忌与婚嫁礼仪为核心亮点,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生活气息。
端午节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泾川人通过插艾蒿驱邪避毒,家家户户门楣悬挂艾叶,清香弥漫。妇女们巧手缝制荷包,内含朱砂香草,造型涵盖五毒、十二生肖及神话人物,孩童佩戴五彩花花绳以祈福消灾。食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古俗延续至今,尤以“晶糕”和“爱虎馍”为特色食品,体现对西王母虎图腾的崇拜。
春节年俗:从腊八至元宵,泾川年俗仪式感极强。腊月二十三送灶神需贴“上天言好事”对联;除夕守岁发压祟钱,初一禁扫地、初二迎婿日、初五“赶五穷”放鞭炮;正月十五元宵节舞狮游灯,十六“碰灯”销毁旧灯笼,寓意辞旧迎新。期间“七不出,八不归”等禁忌反映对吉利的重视。
社火狂欢:正月初五至二月初二,北塬“夜社火”以歌舞、旱船为主,南塬“武社火”演绎武打戏码,高跷、亭子、车社火等形式纷呈,牌灯书写“国泰民安”,春官说唱点燃气氛,《白蛇传》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成为凝聚社区的非遗瑰宝。
婚嫁礼仪:传统婚俗需经“六礼”,新娘“拜庄”磕头谢邻里,“试刀面”展示厨艺,“回门”“遨对月”“躲灯”等环节蕴含阴阳调和与家族祝福,聘礼与首饰“抹花”象征姻亲纽带。
这些风俗不仅是泾川人情感与智慧的载体,更在代代相传中守护着文化根脉。若想深度体验,不妨在端午或春节亲临泾川,感受千年民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