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模型并非由卡特尔最终确立,但他的研究是其重要基石,该模型通过“词汇学假设”和统计分析最终提炼出五大核心人格特质。
卡特尔(Raymond Cattell)是最早探索人格结构系统化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因素分析法将人格特质精简为16种根源特质(16PF),但并未直接提出“大五模型”。真正推动该模型成型的是后续研究者对跨语言人格词汇的系统性分析。1940年代,学者们基于“词汇学假设”——即重要的人类特质会被不同语言反复描述——从海量形容词中提取高频词,最终在多位研究者的接力中发现了五个高度稳定的人格维度。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和亨利·奥德伯特率先筛选出4500余个描述性形容词,唐纳德·菲斯克和诺曼等人通过因子分析逐步聚焦,而刘易斯·戈德伯格(Lewis Goldberg)提出“OCEAN”模型框架后,麦克雷(McCrae)和科斯塔(Costa)通过NEO - PI量表进一步验证了五大特质的普适性。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情绪稳定性,高分者易焦虑、脆弱。外倾性(Extraversion)描述社交能量获取方式,外向者更活跃健谈。开放性(Openness)体现新事物接受能力,高分者富有创造力。宜人性(Agreeableness)强调利他性与合作性,低分者可能更具批判性。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衡量自律与目标导向,关联学业与职业成就。
尽管卡特尔的理论为现代人格研究铺路,但大五模型的诞生是集体智慧成果。其跨文化一致性与预测效度已获广泛认可,成为心理学与人力资源领域的核心工具。理解模型演变脉络有助于更准确解读人格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