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食品行业乱象
-
贵州酱酒虚假标注年份与勾兑问题
部分酱酒宣称“10年窖藏”,实际基酒仅3年,通过添加调味剂伪造陈年口感,并滥用“非遗工艺”标签。 - 处理结果:贵州省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全渠道下架涉事产品,启动300余家酒企“透明溯源”检查,A股白酒板块次日跌幅超3%。
-
卫生用品翻新产业链
梁山希希纸制品等企业回收正规品牌残次卫生用品(如麦酷酷、自由点),成本260-1400元/吨,售价7000-8000元/吨。 - 处理结果:济宁市联合调查组查封现场,电商平台下架涉事品牌商品。
-
劣质食品加工问题
湛江尚方舟食品等企业生产保水虾仁时增重造假,盐城市市监局介入调查并查封部分企业。
二、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
-
云企智能隐私数据被窃取
辽宁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被曝光疯狂窃取个人隐私,2024年参保人数为0。 - 处理结果:企业被起诉,涉案服务合同纠纷进入司法程序。
-
代理退保黑灰产风险
以高手续费、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办理“代理退保”,涉及泰康人寿贵州分公司等机构。 - 风险提示:需警惕冒充客服、虚假宣传及信息泄露。
三、其他领域问题
-
通信服务乱收费
淘金你我信息技术等公司存在“只打开水龙头收费100元”的“维修刺客”行为。 - 处理结果:工信部介入调查,相关企业被处罚。
-
医疗行业不规范操作
健芝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被曝光,涉及医疗器械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 - 处理结果:企业被查扣,产品下架并接受调查。
-
虚假宣传与商业欺诈
-
智优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音通信等在广告中夸大宣传;
-
部分主播在直播中以“贴牌酒”冒充核心产区产品。
-
四、消费者**建议
-
加强证据收集 :保留合同、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
-
利用监管渠道 :通过12315、工信部等平台投诉;
-
提高风险意识 :谨慎选择“代理退保”等高风险服务。
以上问题反映了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多方面隐患,需通过监管与消费者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