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新闻摘抄:聚焦消费陷阱与健康风险,今年曝光了假香米、劣质头盔、直播间骗局等乱象,同时提醒女性警惕护肤品中神经酰胺的潜在危害。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安徽某企业用香精将本地大米伪装成“泰国香米”,年销量超千吨,涉事香精生产环境恶劣,连老鼠都被熏跑。减肥药、代餐粉等产品被曝掺假,如生发剂无效、养生茶含异物等,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
劣质防护用品隐患大
电动自行车头盔因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在碰撞中易破裂,碎片甚至扎伤眼睛,被称作“戴在头上的刀片”。部分厂家为压缩成本,无视新国标要求,导致事故频发。 -
直播骗局瞄准老年人
主播伪装成“调解专家”或“孝顺儿女”,通过剧本诱导老人购买高价“神药”,实则毫无疗效。此类骗局利用情感绑架,专骗缺乏辨识力的老年群体。 -
护肤品成分需谨慎
神经酰胺虽能保湿,但过量可能引发血管炎症或加速动脉硬化,尤其对压力大、缺乏运动的女性风险更高。建议选择专业认证产品,避免高浓度使用,并配合健康生活习惯。
消费提示:理性看待促销与直播宣传,优先选择合规产品,关注质检报告,遇到侵权及时通过12315**。健康类产品需结合自身情况,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