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收取电费高于国家电网标准是否合法?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国《电力法》和《价格法》,电价属于政府定价范畴,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权擅自加价。物业若在电费中附加损耗、服务费等费用,需通过租金、物业费等合法途径协商解决,直接提高电价或巧立名目收费均属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诉讼风险。
-
法律明确禁止加价收费
国家多份文件(如2018年发改委500号文、787号文)强调转供电主体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不得截留电价降价红利。例如,公共区域用电损耗应通过物业费分摊,而非直接加收电费。 -
物业常见违规操作
- 固定加价:如国家电价为0.8元/度,物业收取1.2元/度。
- 捆绑收费:以“电费服务费”“公摊电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费用。
- 未传导降价政策:未按国家调价政策同步降低终端用户电费。
-
业主如何应对
- 核查电费单据:对比国家电网电价标准,要求物业提供收费依据。
- 投诉举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价格主管部门反映,物业可能被责令退款并罚款。
- 合同条款审查:租赁合同中若存在加价条款,可主张无效并要求返还多收费用。
-
物业合规操作建议
- 据实分摊损耗:按分表电量公平分摊总电费,总和不得超过向电网缴纳的总额。
- 费用透明化:公示电费计算方式,避免与物业费、租金混淆。
总结:物业加收电费需严格遵循法律,业主应积极维护权益。若发现违规,及时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解决,确保电价政策红利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