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之所以称为“市”,核心原因在于1992年撤县设市的行政区划升级,其名称源自古代“邳国”的历史渊源,并融合了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需求。“邳”字承载了4000多年的地域文化,而“市”则标志着其从农业县向工贸城市的转型。
-
历史根源:“邳”字可追溯至夏朝,大禹封造车鼻祖奚仲于邳国,“丕”象征疆土广大,“邑”代表都邑,合为“美好而广大的都城”。北周时期(公元579年)首次设“邳州”,名称沿用千年,民国初年改为邳县,1992年恢复“邳州”并升格为县级市,延续历史身份。
-
行政升级:1992年国务院批准邳县撤县设市,隶属江苏省并由徐州市代管。这一调整顺应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需求,邳州凭借区位优势(京杭运河、陇海铁路枢纽)和产业基础(板材、银杏等全国领先),成为东陇海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
城市化进程:设市后,邳州从传统农业县转型为新兴工贸城市,GDP突破千亿元(2022年达1157.16亿元),城区面积扩大至2088平方公里,形成4街道、21镇的格局,人口超143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显著提升,获评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
文化认同:保留“邳”字既延续了“银杏之乡”“书法之乡”的文化符号,又强化了地域认同。城市标志以银杏叶为形,呼应6000年大墩子遗址的文明起源,现代发展与历史底蕴共存。
邳州从“县”到“市”的跨越,是历史传承与现代治理的结合,既彰显了“邳”字的厚重,也体现了城市化进程的活力。未来,这一名称将继续承载其作为苏北枢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