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层级的政治会议是“全国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宪法规定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策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则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机构,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两会每年3月召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风向标”,既总结年度发展成果,又部署未来政策方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职能包括:
- 立法与修宪:制定和修改国家基本法律,如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审议*****,如2018年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
- 监督与任免:听取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选举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领导人。
- 重大决策:批准国民经济计划、财政预算等,例如2024年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方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体现在:
- 凝聚共识:汇集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各界意见,2025年政协会议提出的“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建议被纳入国家政策。
- 民主监督:通过提案反映社会热点,如近年聚焦的“双减”教育政策、养老服务体系等民生议题。
与两会相比,中国***全国代表大会(如2022年党的二十大)是党内最高会议,每五年一次,确定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但其决议需通过全国人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提示:理解中国政治体系需区分“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与“最高决策会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两者协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会期间的政策信号,往往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