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本身并非诈骗工具,但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以下是具体分析:
-
大模型被滥用的现状
诈骗分子通过购买数据、精准画像目标群体,利用大模型生成虚假投资、网络交友、虚假购物等诈骗剧本,或生成诱导性提示词辅助实施诈骗。例如,AI生成的虚假投资信息常以高收益为诱饵,诱导受害者转账。
-
技术缺陷与安全风险
-
内生幻觉 :大模型可能因训练数据问题生成虚假信息,如错误的事实或逻辑。
-
供应链漏洞 :若大模型训练数据被篡改,可能被用于生成违法信息或实施诈骗。
-
隐私泄露 :AI换脸、音频伪造等技术需依赖真人数据,可能泄露用户隐私。
-
-
防范与监管措施
-
政府已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大模型应用。
-
企业需加强数据安全,例如360打造原生安全大模型“360智脑”。
-
用户需提高警惕,通过多渠道验证信息真伪,避免盲目依赖AI分析。
-
总结 :大模型本身是中性的技术工具,但存在被滥用的风险。需通过技术完善、监管加强和用户教育共同防范相关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