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4年持有美国国债7590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持有规模持续下降并呈现多元化期限配置。
中国2024年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7590亿美元,同比下降570亿美元,降至2009年以来的15年最低点。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在外汇储备管理策略上的调整,逐步降低对单一资产的依赖。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自2011年持有美债峰值后,已累计减持约5500亿美元,2024年的持仓量较2022年4月跌破1万亿美元后持续减少。中国不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这一位置已被日本占据,日本2024年持有美债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从期限类型来看,中国持有的美债以中长期债券为主,其中2至10年期(T-Notes)占比最大,约为60%-70%,这与其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标一致。具体而言,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美债可能分别占据一定比例,成为持仓的核心部分。长期债券(T-Bonds,如30年期)占比约为15%-20%,短期债券(T-Bills)则比重较低,仅为5%-10%,因其收益率较低且需频繁展期。中国还少量持有通胀保护债券(TIPS)和浮动利率票据(FRNs),以对冲通胀风险和优化收益结构。
分析认为,中国减持美债的行为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中国需降低外汇储备中对美元资产的过度集中,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中国正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进程,增加对黄金、欧元资产及其他新兴市场资产的配置。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美联储加息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波动,也促使中国调整持仓策略。
全球市场对中国减持美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美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对美国金融市场仍具重要影响力。未来,中国可能继续根据国际经济形势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以实现更稳健的投资回报和风险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