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确实在2025年3月抛售了260亿美元美债,这一行动源于多重战略考量,并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
中国减持美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美元资产安全性评估、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及战略反制需求的综合决策。2025年3月,中国持仓量环比减少37亿美元,年内累计减持近400亿美元,创15年新低。此举意在降低对单一美元资产的依赖,转向黄金与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替代方案,以应对美国债务超36万亿美元的潜在风险。
抛售背后有三大逻辑支撑:反制美国加征245%关税等遏制政策,通过影响美债收益率间接增加美国融资成本,迫使谈判筹码;全球“去美元化”加速,中国黄金储备达2292吨,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突破26%,减持美债是去美元化步骤之一;保障国内经济流动性,4000亿美元回流资金用于新基建、消费补贴及科技领域投资,加速经济转型。
市场反应剧烈: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5%,创1982年以来新高,30年期收益率突破5%。美国财政部被迫放缓缩表,但新发国债认购率不足60%,显示投资者观望情绪浓厚。专家警告,若中国持续抛售,可能触发美债抛售潮,加剧美国财政赤字压力。
总结来看,中国抛售美债是系统性调整外汇储备、增强经济韧性与推动货币多元化的战略举措,短期冲击美债市场,长期则加速全球金融体系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