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美国欠中国的国债规模约为1.19万亿美元,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债权国之一。这一数据反映了中美经济关系的深度交织,但近年中国持有美债的波动性显著增加,既受市场收益率变动影响,也暗含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信号。
-
当前持仓规模与动态变化
2025年3月中国增持110亿美元美债,总持仓回升至1.19万亿美元,为近5个月新高。这一增持行为部分回应了市场对“中国减持美债”的猜测,显示中国仍将美债视为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工具。但长期来看,中国持有量已从2011年峰值下降约5500亿美元,多元化配置趋势明显。 -
历史争议与政治博弈
美国部分政客曾炒作“拒付中国国债”的极端言论,甚至搬出百年前的清政府旧债作为谈判筹码。此类声音虽无法律依据,却凸显美债信用正面临政治化风险。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新中国不承认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债务,现行美债权益受国际法保护。 -
经济逻辑与风险考量
中国持有美债的核心动机包括:贸易顺差形成的美元资产配置需求、美债市场的高流动性,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结算便利性。但美国债务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 120%),长期违约风险上升,促使中国逐步减持并增持黄金等避险资产。 -
全球影响与市场韧性
若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债,短期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但实际冲击有限。美债40%以上由美国国内投资者持有,且美联储可通过“借新还旧”机制缓冲外储变动。不过,此举可能加速美元信用体系的重估,推动多极化储备货币格局形成。
未来中美债务关系将更趋动态平衡——中国既需维护现有资产安全,亦需通过多元布局降低风险;而美国若持续滥用债务工具,恐削弱其全球金融主导权。投资者应关注持仓数据变化及美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