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面试通过后仍需现场面试的几率较高,尤其是核心岗位或需要深度考察的职位。 企业通常将视频面试作为初筛工具,而现场面试能更全面评估候选人的综合能力、文化匹配度及细节表现(如肢体语言、环境适应力等),因此多数公司会保留最终环节的线下接触。
-
视频面试的局限性决定后续安排
视频面试受网络、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且无法完整呈现候选人的非语言信息(如微表情、肢体协调性)。招聘方常通过现场面试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对沟通密集型岗位(如销售、管理岗)或需要实操演示的职位(如设计、技术岗)。 -
企业招聘流程的常规设计
多数企业采用“初筛+终面”的分阶段策略。视频面试通过仅代表基础条件达标,后续现场面试会聚焦专业能力验证(如笔试、实操)或高层决策(如团队匹配度评估)。例如,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即使视频面试表现优异,仍会安排线下技术轮次。 -
候选人与企业的双向选择需求
现场面试让双方更直观了解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候选人可通过实地观察判断岗位适配性,而企业能通过细节(如守时、着装)评估职业素养,降低误判风险。数据显示,线下面试的入职留存率比纯线上流程高30%以上。 -
例外情况与行业差异
部分远程岗位或急需用工场景可能省略现场环节,但需通过延长试用期或增加背调弥补风险。异地求职者可能通过“集中终面”或第三方机构代面形式简化流程,但整体占比不足20%。
提示: 若视频面试后未收到现场邀约,可主动询问流程安排,同时准备多轮面试的差异化策略——例如针对现场环节设计互动提问或案例展示,进一步提升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