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通过系统性方法降低生产经营耗费的核心准则,其关键在于 标准制定、例外管理、全面介入 三大核心原则,旨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
标准与责任明确化
成本控制的首要原则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标准,包括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作为衡量实际支出的基准。同时需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分工,通过目标责任制将成本指标分解到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确保全员参与。例如,采用预算控制或计划指标分解法,将年度成本目标细化至月度或工序级别。 -
聚焦例外事项
成本差异管理需重点关注超出正常范围的异常情况(如偏差超过10%),而非平均分配精力。通过动态监控和及时反馈,快速定位问题根源,例如原材料浪费或设备效率低下,并针对性调整。这一原则强调“抓大放小”,优先解决对长期盈利能力影响显著的关键环节。 -
全过程与多维度结合
成本控制需覆盖设计、生产、销售全流程,兼顾绝对成本节约与相对成本优化。例如,设计阶段通过价值工程减少冗余功能,生产阶段优化能耗与工时,销售环节平衡物流成本与客户体验。同时需协调成本与质量、效率等指标的关系,避免单一压缩成本导致整体效益下降。
提示:企业需定期评估成本控制效果,结合行业特性灵活调整方法,如引入作业成本法或本量利分析,动态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