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纸写错字的处理需要根据错误类型和影响范围采取不同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一、错误类型与处理方式
-
非关键信息错误(如自我鉴定中的笔误)
可直接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更正申请,附上说明材料,经核实后由档案部门在档案中添加附加说明页或划线更正并加盖印章。
-
关键信息错误(如姓名、户籍地等)
-
需先向公安机关(如派出所)申请开具身份信息更正证明;
-
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到档案管理部门提交更正申请及公安机关证明,按程序办理变更。
-
-
填写阶段错误且未归档
若错误内容尚未进入档案系统,可重新填写一份完整表格并归档。
二、通用处理流程
-
发现错误后
尽快联系档案核发地的人事部门或档案中心,说明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工作证明、错误内容说明等)。
-
提交申请
填写《档案更正申请表》,注明错误内容、更正依据及申请人信息,提交至档案管理部门。
-
审核与更正
档案管理部门审核材料真实性,核实后采取以下措施:
-
非关键错误:直接更正并加盖档案专用章;
-
关键错误:配合公安机关出具证明后更正。
-
-
领取新档案
更正完成后,凭有效证件领取新档案或接收更正后的档案。
三、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发现错误后应尽早处理,避免影响政审、职称评定等流程;
-
材料准备 :需提供与错误信息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如出生证明、工作经历证明等);
-
特殊情况 :若档案已用于重要事项(如录用、晋升),需配合组织部门调查并提供额外说明。
四、法律依据
-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第三十七条:发现档案材料涉嫌造假的,未核准前暂缓相关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四条:档案材料应真实、完整,任何个人不得篡改。
建议 :处理前咨询当地档案管理部门,了解具体流程和所需材料,避免因程序不当影响个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