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0至L5
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和系统对驾驶任务的控制能力,通常分为以下六个等级,主要依据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进行划分:
一、L0级:无自动化(人工驾驶)
-
定义 :车辆完全由人类驾驶员操控,系统仅提供基础辅助功能(如预警提示),无法执行任何自动控制任务。
-
典型功能 :倒车雷达、盲区监测、前碰撞预警。
-
责任归属 :驾驶员全责,系统仅作为辅助工具。
二、L1级:部分驾驶辅助
-
定义 :系统具备单一方向的自动控制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LKA),但驾驶员需持续监控路况并随时准备接管。
-
典型功能 :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
-
责任归属 :驾驶员全责,系统故障时需人工干预。
三、L2级:组合驾驶辅助
-
定义 :系统可同时控制车辆的横向(转向)和纵向(加速/制动)运动,但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路况的监控并随时接管。
-
典型功能 :自动泊车、高速NOH(自动领航)、交通拥堵辅助。
-
责任归属 :驾驶员全责,系统在复杂场景(如夜间、恶劣天气)可能失效。
四、L3级:有条件自动化
-
定义 :在特定设计运行条件(如封闭高速路段)下,系统可完全接管驾驶任务,驾驶员仅在系统请求时(通常510秒响应时间)需接管。
-
典型功能 :高速自动驾驶、自动变道超车。
-
责任归属 :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责任由制造商承担,异常情况需人工干预。
五、L4级:高度自动化
-
定义 :车辆在绝大多数常规路况下可自主完成驾驶任务,但需在特定地理区域或天气条件下由驾驶员接管。
-
典型功能 :城市道路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复杂场景)。
-
责任归属 :系统故障时责任由制造商承担,但驾驶员仍需在系统提示时接管。
六、L5级:完全自动化
-
定义 :车辆在任何环境(包括极端天气、复杂路况)下均能自主驾驶,无需人类驾驶员干预,甚至无需方向盘等物理控制装置。
-
典型功能 :无人驾驶巴士、矿区运输车等场景。
-
责任归属 :系统全责,但当前尚未实现量产。
补充说明
-
L2+级 :部分车型可能宣称具备L2+功能(如更高级的传感器融合或决策能力),但未达到L3的完整标准。
-
分级差异 :中国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与SAE标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例如L3的“特定设计运行条件”与SAE的“特定场景”定义不同。
目前,市场上主流车型集中在L2及L2+级别,L3级技术正在逐步推进商业化应用,而L5级仍为概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