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根据国际通用的SAE标准分为六个等级(L0-L5),核心差异体现在系统控制权和驾驶员责任划分,其中L3级别是“人机接管”的分水岭,L5级别可实现全场景无人驾驶无需人工干预。
-
L0无自动化
驾驶员完全掌控车辆,系统仅提供基础报警功能(如胎压监测),无任何主动干预能力。目前市面已无纯L0车型,但部分老旧车辆仍属此类。 -
L1辅助驾驶
系统可执行单一维度的控制,例如ABS防抱死制动或定速巡航,但加减速与转向需驾驶员操作。多数经济型车型标配此级别功能。 -
L2部分自动化
车辆能同时控制方向盘和油门/刹车,实现**自适应巡航(ACC)与车道居中(LKA)**的协同运作,但需驾驶员全程监控。代表车型如特斯拉Autopilot(支持自动变道但需人工确认)。 -
L3有条件自动驾驶
系统在特定场景(如高速拥堵)下完全接管驾驶,驾驶员可脱离监控但需在系统请求时接管。奥迪A8的Traffic Jam Pilot是该级别首个量产方案,但受法规限制实际功能未完全开放。 -
L4高度自动化
车辆在预设区域(如园区、固定路线)实现无人驾驶,无需人工干预。目前多为物流车、Robotaxi测试使用,例如Waymo的无人出租车已在美国部分城市运营。 -
L5完全自动化
全场景、全气候的完全自动驾驶,取消方向盘和踏板。技术难点在于极端天气处理与无地图区域导航,尚未有成熟解决方案,预计需长期技术突破。
当前量产车型最高仅达L3级别,选购时需注意厂商宣传与实际认证等级的差异。随着传感器成本下降与法规完善,L4级别有望在2030年前进入民用市场,但完全自动驾驶仍需攻克伦理决策与系统冗余安全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