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评分细则规定是确保招投标过程公平透明的核心依据,其核心在于通过量化指标综合评价投标方的资质、技术方案和报价合理性。关键亮点包括:综合评估法为主流方式(价格、技术、商务权重差异化)、业绩与资质证书直接影响得分、报价偏离基准价将按比例扣分,以及暗标评审保障技术方案公正性。
-
综合评估法占据主导地位
多数招标采用价格、技术、商务三部分加权评分,例如某工程招标中技术方案占25分,报价占15分,商务资质占30分。技术方案需详细说明实施流程和人员配置,完全贴合需求可得满分,而粗略描述可能仅得2分。报价评分通常以最低价或算术平均价为基准,每偏离1%扣减0.3分,确保价格竞争合理透明。 -
业绩与资质证书是得分关键
投标方近三年同类项目业绩可累计加分,如每份合同得2.5分(上限20分)。ISO27001、CMMI3等证书能直接提升评分,例如持有CMMI3证书额外加2分。证明材料需包含合同关键页及发票,缺失则视为无效。 -
暗标机制保障技术评审公正
部分招标要求技术方案以暗标形式提交,隐去投标方信息后由评委独立打分。某案例中,实施方案占15分,若方案逻辑清晰且完全响应需求可得满分,反之则可能得0分,避免人为倾向性影响结果。 -
报价策略需平衡竞争力与利润
投标报价需严格符合限价要求,超限直接作废。基准价通常为有效报价的算术平均值(剔除极端值后),投标方需计算合理偏离范围,例如某项目K值随机抽取95%-97%,报价接近基准价才能避免扣分。
招标评分细则通过多维量化指标实现公平竞争,投标方需精准匹配评分项——从资质积累到技术方案细节,再到报价策略的数学测算。忽视任一环节均可能导致失分,而全面优化则能显著提升中标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