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资料,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不同理论基础和教学目标:
-
语法翻译法
-
以语法为核心,通过母语翻译培养读写能力,注重书面语教学,轻视口语。
-
代表人物:奥伦多夫、雅科托。
-
-
直接法(自然法)
-
采用目的语直接教学,不依赖母语翻译,模仿幼儿语言习得过程,强调口语和情景教学。
-
代表人物:贝立兹、帕莫·艾盖尔特。
-
-
自觉对比法
-
通过母语与目的语对比分析语法结构,指导语言实践,侧重书面基础上的口语教学。
-
理论基础:教育学原则、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
-
-
功能法(交际法)
-
以语言功能(如交际、信息传递)为纲,培养实际运用能力,强调任务驱动学习。
-
代表人物:威尔金斯、亚历山大。
-
-
任务教学法
-
通过完成真实任务(如购物、旅行)学习语言,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语言实用性。
-
代表人物:斯克里文(Stephen Krashen)。
-
其他补充说明 :
-
团体语言学习法 :采用小组讨论模式,类似“师生咨询”关系。
-
视听法 :结合听说训练与视听材料,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以上流派各有优缺点,实际教学中常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或结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