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考难度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题量调整、题型创新、竞争加剧三大维度。考生反馈笔试难度甚至超过国考,政治理论独立成科、常识判断压缩等变化对备考策略提出更高要求。
-
考情变化显著,政治理论占比增加
2025年四川省考首次将政治理论单独作为科目考查,设置10题独立板块,内容覆盖新时代思想、重大政策方针等。同时常识判断从传统30题缩减至10题,但考察范围更聚焦时政热点与四川本土特色,例如成渝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政策等案例高频出现。这种结构调整要求考生从“广撒网”转向“精准突破”。 -
题型难度升级,侧重综合能力检验
据考生反馈,行测模块中言语理解新增复合型材料分析,需在15分钟内完成3篇交叉关联的科技文献解读;数量关系引入真实政务场景建模题,如通过交通流量数据测算最优信号灯配时方案。申论材料则聚焦“智慧城市治理”“碳达峰行动”等前沿议题,要求提出兼具创新性与实操性的对策。 -
竞争压力倍增,备考窗口期缩短
四川省考历年报录比维持在1:40-1:60之间,但2025年因政策倾斜基层岗位、应届生定向招录比例提升,核心城区岗位竞争激增至1:12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笔试成绩公布与面试间隔较往年缩短20天,对考生临场应变与知识转化能力形成双重考验。 -
突围路径建议,构建三维备考体系
- 政策维度:建立“中央精神-四川实践-行业应用”三级知识图谱,例如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案例结合记忆
- 能力维度:通过政务案例分析训练,掌握从材料提炼问题、多主体协同解决的思维模型
- 技术维度:运用智能题库进行动态弱点检测,重点突破资料分析中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面对这场“史上最难省考”,考生需以政策为纲、能力为本、数据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从知识积累到实战应用的跃迁。特别提醒关注9月发布的考试大纲细则,动态调整复习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