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上下班时间范围以“合理性”为核心,需满足往返工作地与居住地的合理路线及时间,包括常规通勤、加班后返家、接送亲属等日常活动。
-
法律依据与核心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司法解释,工伤认定的“上下班途中”需符合“合理时间+合理路线”双重标准。合理时间不局限于固定打卡时段,涵盖早到、迟退、加班、等车等弹性情况,只要符合日常工作规律即可。 -
具体适用场景
- 常规通勤:往返工作地与住所、单位宿舍或经常居住地。
- 亲属相关:接送配偶、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的合理路线。
- 生活必需活动:如上下班途中顺路买菜、接送孩子上学等日常需求。
-
排除情形与争议点
明显偏离合理路线(如绕道旅游)或非工作目的长时间滞留(如下班后聚餐数小时)通常不认定为工伤。时间合理性需结合交通方式、天气等客观因素综合判断。
总结:工伤认定并非机械划定时间范围,而是基于职工实际通勤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劳动者需保留交通记录、加班证明等证据,以便争议时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