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总有机碳)超标的核心原因是水体或系统中存在过量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设备故障、原水污染、微生物滋生及取样操作不当等。具体表现为反渗透膜失效、活性炭饱和、管道红锈或人为取样污染,需针对性排查才能有效解决。
-
设备问题:反渗透膜脱盐能力下降或密封圈破损会导致有机碳过滤失效;活性炭吸附饱和时无法去除有机物,需定期更换或反冲洗。二氧化碳脱除装置故障也会造成二级电导率异常,间接引发TOC升高。
-
原水污染与水质波动:地表水受农药、化肥污染或工业废水输入会直接增加有机碳负荷。原水水质突变(如藻类爆发)可能超出处理系统承载能力,需加强前端监测和预处理。
-
微生物与红锈滋生:管道长期未清洁会形成生物膜或红锈,缓慢释放有机碳。此类内源性污染常伴随电导率异常,需彻底消毒或更换管道。
-
取样误差:取样瓶未润洗、存放超24小时或接触空气会导致二氧化碳溶入,干扰检测结果。严格按规范消毒取样点并即时送检可避免假阳性。
-
工艺设计缺陷:制水环节缺失活性炭过滤或反渗透步骤,或蒸馏机组无法去除TOC,均需优化工艺流程并定期验证系统性能。
控制TOC需系统性管理,从源头监测、设备维护到规范操作缺一不可。定期审核水处理全链条,结合实时数据调整策略,才能长期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