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登革热高发季(6-10月)主要由气候湿热、蚊媒密度激增、人口流动频繁及免疫水平下降等多重因素导致,防控需重点关注环境治理与个人防护。
-
气候与蚊媒繁殖
广东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为伊蚊(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提供了理想的繁殖环境。积水容器、污水滞留等卫生问题进一步加剧蚊虫滋生,加速病毒传播。 -
人口流动与输入风险
广东作为经济活跃地区,国内外人员流动频繁,易引入境外或外地病毒株。输入性病例与本地蚊媒结合,易引发社区传播链。 -
免疫屏障薄弱
人群抗体水平随疫情间歇期下降,新增易感人群增多。部分居民缺乏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的保护,导致病毒更易扩散。 -
城市化与环境卫生挑战
快速城市化中排水系统不足、建筑工地积水等问题增多,扩大了蚊虫栖息地。垃圾堆积、水体污染等管理漏洞进一步助长疫情。
登革热防控需多管齐下:清除积水、使用防蚊用品、加强检疫监测,雨季尤其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