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30天持续雨雪天气通常从12月中下旬开始,在1月达到高峰,2月中下旬逐渐结束。 这种长期雨雪主要由冬季风增强、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以及西伯利亚寒潮频繁南下共同导致,尤其影响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
-
形成原因
- 每年12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相遇,形成大范围雨雪。
- 拉尼娜现象活跃年份,冷空气势力更强,可能导致雨雪持续时间延长至40天以上。
- 山区地形(如秦岭、太行山)对水汽的阻挡作用会加剧局部暴雪。
-
区域差异
- 东北地区:最早从11月下旬出现持续雪天,黑龙江部分地区年积雪期可达5个月。
- 华北平原:12月下旬至1月常见"干冷转湿雪"现象,京津冀暴雪集中在1月中旬。
- 长江流域:1月可能出现罕见的持续冻雨,但30天连续降雪概率较低。
-
特殊年份变化
- 厄尔尼诺年可能使雨雪带南移,例如2020年1月湖南湖北出现破纪录的25天连阴雪。
- 全球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近十年30天持续降雪次数比上世纪减少约30%。
-
应对建议
- 北方城市需提前检修供暖系统,储备10天以上的融雪剂。
- 南方居民应对1月突发的持续冻雨准备防滑链,室内水管需包裹保温材料。
若遇到持续超15天的强雨雪,需警惕道路结冰引发的交通瘫痪,以及积雪压垮农业大棚的风险。气象部门通常提前7-10天发布这类长期雨雪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