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系统频发及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是气候变暖的核心驱动力,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异常活动则直接触发区域性高温,城市化进程则进一步“放大”了高温的强度和范围。
-
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50%,导致地球吸收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近十年全球地表温度持续打破记录,202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热年份。这种变暖趋势为极端高温提供了“温床”,使热浪事件更频繁、更强烈。 -
天气系统的直接作用
夏季,副热带高压(副高)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云且太阳辐射强烈,易形成持续高温。例如,2024年我国北方多地因副高异常强盛,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厄尔尼诺事件等气候现象也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加剧高温。 -
城市热岛效应的推波助澜
城市中混凝土建筑、沥青路面吸收并储存热量,导致城区温度比郊区高5-10℃。随着城市化加速,热岛效应与全球变暖叠加,使得高温天气的破坏力倍增。例如,柏林城区与郊区的温差曾高达13.3℃。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温挑战,需从减排与适应双管齐下。 减少碳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根本,而优化城市绿化、改善建筑隔热性能则能降低热岛效应的影响。个人可通过关注高温预警、减少户外活动等方式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