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名称的由来与历史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由来
-
满语起源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的城池”,其中“吉林”指“沿”,“乌拉”指“江”(特指松花江)。该名称最早见于1673年建城时,康熙帝为简化称呼而沿用。
-
省名沿革
-
1907年,清朝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立吉林省,以省会吉林市命名,简称“吉”。
-
1954年,省会迁至长春市,但“吉”作为简称沿用至今。
-
二、历史沿革
-
远古时期
西周时期肃慎、秽貊、东胡等民族在此活动,与中原王朝建立贡纳关系。
-
秦汉至辽金时期
-
汉朝设玄菟郡管辖东南部;
-
隋唐时期高句丽定都集安,后为渤海国核心区域;
-
辽代属东京道,金代设上京路等行政区划,基本覆盖今吉林全境。
-
-
清朝统治
-
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1673年建吉林城(吉林乌拉);
-
清朝视长白山为“龙兴之地”,加强军事控制。
-
-
近现代变迁
-
1907年改为吉林省,1948年解放后省会迁长春;
-
1954年省会再次迁移至长春,但“吉”作为简称保留。
-
三、文化意义
“吉林乌拉”不仅是地理标识,也承载满族文化认同。满语命名方式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归属感,成为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