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奠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基石,并重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历史、转向平等国际交往。

"另起炉灶"打破旧中国与各国建立的不平等外交关系,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外交协议,要求驻华外国使节重新登记身份,从根本上终结了帝国主义利用特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局面,确保新中国与各国交往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聚焦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949年收回海关管理权,1950年驱逐外国驻军并收回兵营,终止外国船舶内河航行特权,彻底废除百年屈辱象征,为国家主权完整奠基。

"一边倒"政策明确倒向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率先与苏联等十国建交,并促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既获得苏联经济援助保障工业化,又形成对美西方的牵制优势。

三大政策从破旧立新到战略结盟,形成新中国初期外交战略闭环,其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尊严与全球和平发展,至今仍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历史智慧。

本文《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大外交政策》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38107.html

相关推荐

恢复国民经济5大举措

恢复国民经济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下五大举措被认为是关键推动力: 1. 稳就业促发展 稳定就业是恢复经济的基础。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为经济复苏提供坚实支撑。 2. 扩大内需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服务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增长点,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3.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的举措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国家发展,‌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五年计划、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科技教育、改善民生保障等关键措施 ‌,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迅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明确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施五年计划 ‌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方面举措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方面的核心举措聚焦于土地改革、工业化奠基、计划经济转型 三大方向,通过废除封建剥削、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经济体系 等关键行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土地改革 :1950年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此举不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还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工业化提供了粮食和原料保障。到1952年,全国3亿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初期经济政策

新中国初期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国民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 ​,通过​​统一财经、稳定物价、改造私营工商业​ ​三大举措,仅用三年(1949-1952年)实现经济复苏,并快速转向计划经济体制。​​关键亮点​ ​包括:以“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投机资本,通过“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统一财经与稳定物价​ ​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 的历史性跨越,GDP增长超200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贫困迈入全面小康,同时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全球第一。 经济总量与增速 1952年GDP仅679亿元,2023年突破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223倍,年均增速达7.9%。改革开放后经济加速腾飞

2025-05-05 高考

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状况可总结为以下四方面: 经济恢复与增长 计划经济体制主导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物资分配依赖国家统一安排,货币作用受限,消费自由受限。生活必需品需凭票购买,“三件套”(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成为奢侈品。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1978年GDP占全国53.4%;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1978年GDP仅占15.3%,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财政与民生压力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一系列举措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农业总产值增长44.8%、工业超历史峰值、交通建设跨越式发展​ ​,仅用三年奠定坚实基础。 国营经济主导资源配置,接管官僚资本工矿企业2800余家及金融企业2400余家,奠定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实施土地改革释放农村生产力,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增至1952年1.64亿吨,增长44.8%,农民生产积极性显著提升。工业以恢复冶金

2025-05-05 高考

中国2025年经济政策

2025年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亮点包括:设定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并着力改善民生。这些政策将助力中国实现经济稳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1. 经济增长目标 2025年,中国政府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这一目标既体现了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审慎评估,也展现了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信心。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为5.5%左右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五种经济成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五种主要经济成分 ‌,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共同构成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这些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营经济 ‌:由国家直接掌控,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如重工业、交通和金融等。国营经济在恢复生产、稳定市场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 ‌合作社经济 ‌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哪一年国民经济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 1952年底 取得全面胜利。具体分析如下: 恢复时间节点 根据权威资料,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的关键节点。此时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36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水平)的20%,主要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政策与成效 中共中央采取“不要四面出击”等方针,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管理,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土地改革等基础性措施为农业恢复提供了根本保障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大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大事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涵盖外交原则确立、国际地位提升、重大外交突破及外交制度创新: 一、外交原则确立与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二、重大外交突破 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正式建交,打破中美长期隔阂。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下是具体现状的 一、经济成就 经济总量与结构优化 2023年GDP超12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次产业比重为7.1%、38.3%、54.6%,形成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现代经济体系。 对外开放与外资利用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到什么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即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关键信息: 社会形态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此时中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完成的。 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的过渡阶段,其本质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核心目标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坚持独立自主,不依附任何大国或集团,根据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自主决定对外立场。例如,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边倒”政策 ‌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大外交政策,这些政策奠定了中国现代外交的基础,‌维护了国家主权 ‌、‌促进了国际和平 ‌,并‌推动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军事集团,自主决定外交方针。这一政策强调平等互利,反对霸权主义

2025-05-05 高考

新时代下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路径,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其亮点在于​​兼顾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 ​,​​平衡大国关系与周边合作​ ​,​​创新性提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与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为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 ​​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原则历经多个阶段的发展与完善,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其中关键亮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政策、全方位外交战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演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核心,不同时期根据国际形势调整策略。建国初期,​​“一边倒”​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外交的四个阶段

非常抱歉,我目前无法提供你需要的具体信息,如果你有其他的问题或者需要查找其他信息,我非常乐意帮助你。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探索到新时代的全面布局,核心始终围绕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展开。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一、外交政策演变 建国初期(1949-1956年) 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70年代 重大突破

2025-05-05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三大屈辱事件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常被提及的三大屈辱事件,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1993年银河号事件 中国远洋运输公司货轮“银河号”1993年7月从天津港出发驶往迪拜,途中被美国以“运输化学武器原料”为由拦截。美国关闭GPS导航,迫使货轮在公海滞留33天,期间38名船员面临缺水、缺粮的困境。最终在多方压力下,中国同意美方检查,但未发现任何违禁品。 二、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

2025-05-05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