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艺黑线”是指建国后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间,文艺界被认为存在的一条与***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这一论调由林彪和江青等人提出,试图否定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成就,为其推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目标服务。
1. 提出背景
“文艺黑线”论的出笼与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1966年,林彪和江青通过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抛出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这份文件宣称,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界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统治,其目的是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制造理论依据。
2. 主要内容
该论调的核心是将建国后十七年的文艺成就一概抹杀,称其被“资产阶级文艺路线”所主导,甚至诬蔑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毒害了群众”。江青等人还通过批判所谓“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试图全面否定***等领导人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文艺方针。
3. 影响
“文艺黑线”论对文艺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它导致大量优秀文艺作品被打压,文艺工作者遭受迫害,许多文艺机构被迫解散。这一时期,文艺创作几乎停滞,整个文艺界陷入极度的混乱与恐慌。
4. 历史意义
“文艺黑线”论是林彪和“四人帮”推行“左”倾错误路线的产物,其实质是为其篡党夺权服务。粉碎“四人帮”后,这一错误论调被彻底否定,文艺界开始拨乱反正,重新确立***文艺思想的主导地位,文艺创作逐步恢复正常。
总结
“十七年文艺黑线”论不仅是对建国后文艺成就的歪曲,更是林彪和“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的工具。这一错误论调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