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文旅融合政策,综合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发布的相关文件,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政策背景与目标
-
背景 :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但存在产业融合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
目标 :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文旅场景创新、业态升级,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主要措施
-
非遗进景区、街区、商圈
-
鼓励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通过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活动拓展非遗应用场景。
-
组织文艺院团、非遗工坊开展惠民演出和非遗展演活动。
-
-
研学旅游创新
-
支持具备研学资源的单位提供优质课程和营地,培育研学旅游品牌。
-
积极发展入境研学旅游,推动“从走出去”到“引进来”。
-
-
财政与金融支持
-
设立省级以上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景区建设、品牌创建、业态开发等。
-
提供增值税差额计税、首贷培植、消费券等金融支持。
-
-
土地与交通保障
-
将文化旅游类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设施用地需求。
-
通过新增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盘活沿线旅游资源。
-
-
消费惠民与智慧旅游
-
实施“百城百区”文旅消费季活动,推出景区门票、住宿补贴等。
-
推广智慧旅游,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
-
三、地方特色政策
-
云南省 :结合本地资源,推动民宿与研学旅游融合,培育特色品牌。
-
庆阳市 :设立飞机、火车、高铁入堰旅游奖,补贴游客住宿并赠送旅游卡。
-
桐乡市 :对乡村旅游项目按投资额给予3%-5%补助,支持万村景区化创建。
-
十堰市 :对旅行社包机、专列接待游客给予奖励,补贴自由行游客门票。
四、重点领域
-
农文旅融合 :通过土地政策激活闲置资产,倾斜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农文旅项目。
-
新兴业态 :新增“文旅+演唱会”“文旅+赛事”等奖励条款,推动跨区域资源共享。
以上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土地、交通等多方面支持,旨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旅融合体系,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