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元化政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包括扶持精品创作、鼓励科技融合、保障文化用地、优化收入分配等八大领域,2027年前将持续强化专项资金与税收减免力度,助力文化企业“出海”与数字化转型。
-
财政支持机制
中央财政建立与文化强国匹配的投入体系,2027年前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农村、边疆等欠发达地区,支持全媒体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及国际文化贸易基地发展。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国有文化企业可阶段性免缴国有资本收益。 -
税收优惠延续
延续转制文化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至2027年,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宣传文化增值税、动漫企业“两免三减半”等政策持续生效,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文化科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达100%。 -
金融服务升级
鼓励银行优化文化企业信贷管理,探索无形资产****;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基础设施REITs。保险机构开发影视、文化遗产专属产品,跨境结算服务便利文化贸易。 -
科技赋能转型
建设文化领域AI数据集与大模型,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5G、VR/AR技术驱动数字文化新业态,民营企业可牵头国家文化科技攻关项目。 -
用地灵活配置
转制文化单位划拨土地可保留或作价出资,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保护用地机制创新,闲置厂房改造文化园区享过渡期政策。 -
人才激励措施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向一线骨干倾斜,国有文化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高层次人才可协议工资制,工资总额周期管理最长3年。 -
国际竞争力培育
加快文化出口企业孵化,国家级基地提供“出海”支持,文化遗产国际交流纳入援助计划,提升数字内容国际化水平。 -
保障体系完善
转制企业社保衔接视同缴费年限,离休人员医疗待遇不变;文化数据标准化建设强化,版权质押登记流程简化。
文化产业政策形成“财政-金融-科技-人才”全链条支持,未来三年将聚焦城乡均衡发展、传统业态升级与新兴技术融合,企业需动态关注地方实施细则以充分享受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