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权威信息来源,政府已采取以下积极的政策扶持措施,涵盖财政政策、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及区域协调等多个领域:
一、财政政策强化与资金支持
-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2025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合计新增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大幅增加。
-
支持重点领域
-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用于支持“两新”(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用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量子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民生保障 :中央财政预下达81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黑龙江等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超15亿元,支持家电、智能产品更新。
-
区域协调发展 :专项债券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创新能力和辐射作用提升。
-
-
降低企业成本
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5万亿元,覆盖小微企业及制造业等行业;延长中小微企业社保费缓缴期限至年底。
二、产业政策与创新驱动
-
新兴产业培育
国家发布《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北斗应用、量子产业、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应用示范。
-
传统产业升级
-
制造业 :支持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的技术研发与量产,鼓励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体验竞争。
-
农业现代化 :农业项目专项补贴、农产品加工补贴等政策促进园艺作物种植、林下经济及农产品深加工发展。
-
-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新路径。
三、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
-
社会保障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发放1100多万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强化基层“三保”(保基本、保民生、保运转)。
-
就业与创业支持
-
创业补贴 :对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
技能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
-
四、区域协调与特殊群体帮扶
-
区域战略实施
深化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产业协作与转移。
-
特殊群体保障
-
边疆与革命老区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及民族地区发展。
-
残疾人及弱势群体 :实施针对性补贴政策,提升其生活保障水平。
-
总结
2025年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加力、产业升级引导、民生保障强化及区域协调推进等多措并举,形成政策合力,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创新、改善民生,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未来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地效果及调整优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