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最低温度已达到惊人的零下273.149999999962℃(仅比绝对零度高38万亿分之一摄氏度),这一突破由德国科学家通过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磁透镜技术实现,逼近了宇宙温度的极限。
-
温度的本质与极限
温度反映微观粒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绝对零度(-273.15℃)是理论下限,但量子力学表明粒子无法完全静止。科学家通过绝热去磁、激光冷却等技术不断逼近这一极限,目前纪录为38皮开尔文(1皮开尔文=万亿分之一开尔文)。 -
技术突破的关键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原子云冷却至接近静止状态,利用时域物质波透镜系统将粒子动能降至极低。这一技术不仅验证了量子理论,还为超导、量子计算等领域提供了研究平台。 -
宇宙温度的对比
宇宙背景辐射为-270.425℃,而布莫让星云低至-272.15℃,但人造低温已超越自然极限。黑洞附近的高温(数万亿度)与实验室超低温形成极端对比,凸显人类对物质控制的进步。 -
应用与未来挑战
极低温环境可揭示超流体、暗物质等新物理现象,但稳定维持这一温度仍需突破。理论预测技术极限为17皮开尔文,而绝对零度仍无法达到。
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极端条件探索中的里程碑,未来或推动能源、材料科学的革命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