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家

民间文艺家是指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创作、传承与发展的艺术家群体,他们在保护传统文化、推动艺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相关信息的整合:

一、湖北省民间文艺家

  1. 刘德芳

    • 被授予“湖北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以讲述民间故事闻名,整理出版《野山笑林》等作品,培养8名徒弟传承技艺。
  2. 覃发池

    • 创作“巴山舞”,该舞蹈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全民健身舞,融合原生态民间舞蹈与现代健身元素。

二、全国性民间文艺家

  1. 张锠

    • “泥人张”第四代传承人,融合传统彩塑艺术与现代设计,形成独特装饰风格,获评多项国家级荣誉。
  2. 莫纯铁

    •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创作领域涵盖漫画、农民画、书法等,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省级展览。

三、国际文化交流代表

  • 农秀琛

    • 广西民间文艺家,记录中越友好故事,创作《胡志明结拜“老同”》等作品,促进中越文化交融。

四、学术与产业领域

  • 万建中

    • 中国民协副主席,主持“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与学术研究。

五、组织与职能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协)成立于1950年,是党领导下的全国性民间文艺组织,承担文化传承、艺术推广等职能。

本文《民间文艺家》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43271.html

相关推荐

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在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担任,具体如下: 李松 任期 :2012-2019年 主要职责 : 主持“民族民间文化典藏与传播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推动文化数字化与传承; 在南阳师范学院、齐鲁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进行学术讲学,涉及文化保护、民俗研究等领域;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文化科技发展规划。 兰静 任期 :2019年 主要职责 : 接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

2025-05-05 高考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核心在于保护技艺根基的通过创新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重提升。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传承的核心原则 坚守核心技艺 :通过师徒传承、家族口传等方式,确保技艺原汁原味,尤其注重保密管理以维持竞争力。 培养传承人 :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传习班、提供培训,支持传承人开展技艺传播与创新,例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参与国际展览。 二、创新融合路径

2025-05-05 高考

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授、社区传播和现代数字化保护 ‌四种主要形式。这些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又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非遗保护的重要实践路径。 ‌家族传承 ‌是最原始且稳定的方式,通过代际手把手教学确保技艺纯正性。例如剪纸、泥塑等家庭作坊式艺术,往往以"传男不传女"等祖训形成封闭传承链,其优势在于技法完整度极高,但容易因后代兴趣缺失导致断代风险。 ‌师徒制体系

2025-05-05 高考

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

师徒、家族、教育、政策 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样且历史悠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一、传统传承方式 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核心方式,通过口传心授保持技艺完整性。徒弟需长期跟从师傅学习工具使用、工艺流程及审美理念,形成师徒风格的一致性。例如传统木雕、刺绣等工艺,依赖师傅的实践经验传承。 家族传承 部分工艺世家通过家族内部代代相传,形成独特技艺风格。这种传承方式与家族责任紧密绑定,如东阳木雕

2025-05-05 高考

古典技艺的传承论文1000字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一、引言 古典技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从陶瓷烧制到丝绸织造,从医药典籍到传统手工艺,这些技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技艺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本文旨在探讨古典技艺的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及创新发展路径。 二、古典技艺的传承现状 传承方式单一 目前传统技艺传承主要依赖师徒口授或家族传承,缺乏系统化

2025-05-05 高考

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

家族传承、师徒传承、院校教育 传统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结合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现代需求: 一、家族传承 直系传承 通过父传子、母传女或子传孙的代际相传,尤其适用于技艺复杂且具有保密性的工艺,如传统医药、家族秘方等。 代际延续 子徒传承中存在“传男不传女”或“传儿媳不传闺女”的传统观念,这种血缘纽带强化了技艺的延续性。 二、师徒传承 传统模式 师徒制是核心传承方式,师傅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技艺

2025-05-05 高考

如何保护和发展道地中药商品

​​保护和发展道地中药商品的核心在于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提升标准化生产、推动品牌化运营,并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通过建立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优化种植加工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和创新营销模式,可实现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和价值提升。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 ​ 地理标志是道地药材的“身份证”,需完善申请流程和监管机制。例如,推动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道地药材目录和技术标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2025-05-05 高考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至少3点

保护文化遗产至少需要以下三点措施: 1. 制定科学保护规划 明确保护范围,制定长远的保护目标,确保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的保护。例如,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等协调推进。 2. 加强法治监管与公益诉讼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文化遗产,严厉打击破坏行为。例如,最高检发布的公益诉讼案例中,涉及古墓葬盗掘、革命遗址保护等问题

2025-05-05 高考

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言传身教、家族传承、文字图谱传播 以及现代教育融合 ,这些方式共同维系了民间艺术的活态延续。 言传身教 :最传统的传承方式,通过师徒或父子间的口头传授与实操示范完成。例如,惠山泥人创作口诀“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等,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传递技艺精髓,而“身教”则通过观察师傅的实际操作掌握细节。 家族传承 :技艺在家庭内部代代相传,如手工艺家庭将祖辈技艺传授给子女

2025-05-05 高考

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

保护和传承文化需综合运用政策、技术、教育及社区参与等多维度策略,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一、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 科学保护 采用3D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存,结合区块链技术解决非遗传承中的确权问题,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可靠。 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如乌镇民宿改造),平衡保护与利用。 活态传承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例如丽江纳西古乐与现代音乐融合

2025-05-05 高考

如何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多管齐下,核心在于法律保障、教育传承、创新融合以及全民参与。**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文化教育、推动现代转化和鼓励社会共建,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法律保障与制度建设 完善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防止传统文化形象被滥用或歪曲,例如经典角色侵权案件可通过法律途径**。设立专职保护机构(如类似“音著协”的传统文化管理部门),建立系统化保护机制,确保传统文化权益不受侵害。

2025-05-05 高考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大熊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在保护大熊猫的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 其核心贡献包括​​挖掘大熊猫文化符号、推动非遗技艺融入保护实践、组织公众参与生态教育​ ​,形成“艺术+保护”的跨界模式,有效提升社会对大熊猫保护的认知与行动力。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艺术家创作大熊猫主题的剪纸、泥塑、年画等传统艺术作品,将濒危物种保护理念融入民间艺术展览

2025-05-05 高考

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

**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是我国近年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立法保护、产业激活和国际合作,**实现了民间文艺作品的创造性转化与版权价值提升。 试点布局与成果 自2021年起,国家分四批选取了4个省级、18个市级和12个县级地区作为试点,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发展版权产业。例如,潍坊市通过建立版权数据库、奖励登记机制,培育了风筝、年画等四大版权产业基地,推动“手造”品牌市场化。

2025-05-05 高考

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官网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官网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官方网站,提供关于民族民间文艺资源调查、记录、保存、研究、传播的信息和服务。 一、官网核心功能 资源调查与研究 :组织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推动出版相关成果。 非遗保护 :承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助力文化传承。 数字化传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应用推广

2025-05-05 高考

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昆曲、京剧、剪纸、皮影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涵盖传统技艺、表演艺术、节庆习俗、口头传统等多个领域。以下为主要的分类及代表性项目: 一、传统技艺类 昆曲 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以唱腔艺术性和表演程式性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经典剧目包括《牡丹亭》《长生殿》。 京剧 融合唱、念、做、打,以西皮、二黄为特色,伴奏乐器包括京胡、月琴等,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剪纸与皮影

2025-05-05 高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寓意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保护理念,具体寓意如下: 一、图形结构寓意 天圆地方与和谐共生 外部圆形象征“成佛形”,代表保护与永恒;内部方形体现“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寓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循环延续。 鱼纹的象征意义 鱼纹作为中国最早纹样之一,既代表“文”(谐音“纹”),又象征富余与生命力,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特性。

2025-05-05 高考

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根据权威信息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国家级非遗名录三类,具体如下: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技艺类 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

2025-05-05 高考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正呈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传承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转化成果丰硕 ‌的特点。截至2025年,我国已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557项,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非遗保护网络。以下是现状的具体表现: ‌保护机制全面升级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核心,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数字化保护工程覆盖90%以上国家级项目。例如

2025-05-05 高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说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及实物场所,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受法律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明确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语言、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传统技艺医药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以及其他相关内容。若这些组成部分属于文物

2025-05-05 高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文化,更是活态传承的民族基因和精神血脉。​ ​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以口传心授、技艺实践、节庆仪式等形式,将历史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是文化多样性的核心体现。 ​​定义与内涵​ ​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等十大门类,强调“活态性”与“认同感”。例如,昆曲的唱腔、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合唱,既是艺术表达,也是族群身份符号。 ​​文化价值的独特性​ ​

2025-05-05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