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是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集中分布在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涉及广西、四川、贵州等7省份,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贫困发生率超10%的村达1025个。这些地区面临产业基础薄弱、教育医疗资源短缺等共性挑战,但通过特色产业培育、控辍保学、健康扶贫等精准措施,正逐步实现脱贫目标。
- 攻坚难点:未摘帽县多为“贫中之贫”,如四川凉山州7县、云南怒江州3县等,受地理条件限制,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占比达45.7%。产业单一化、季节性缺水等问题突出,部分群众仍存在“小病扛、大病挨”现象。
- 政策倾斜:国家针对52县实施“挂牌督战”,提**销对接绿色通道、冷链物流全覆盖等专项支持。例如,广西融水县通过旅游扶贫带动3万人增收,贵州赫章县推行“双线责任制”控辍保学,新疆莎车县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 长效举措:脱贫后坚持“四个不摘”,巩固特色产业(如贵州食用菌、甘肃中药材)与就业帮扶,防止返贫。云南会泽县通过易地搬迁解决住房安全,甘肃会宁县探索“微车间”就近就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52县已进入脱贫冲刺阶段,需持续聚焦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补短板,确保全面小康“不漏一村、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