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涵盖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老子、庄子等道家人物,还有墨子、韩非子、孙子等百家流派创始人及重要人物,本文以一览表形式清晰梳理其关键信息。
- 儒家:孔子(孔丘)生活在春秋末期鲁国陬邑,著有《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主张“为政以德、因材施教”;孟子(孟轲)是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孟子》,传承孔子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荀况)战国时期赵国人,著《荀子》,主张“性恶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 道家:老子(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著《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倡导“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
- 墨家:墨子(墨翟)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 法家:韩非子(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著《孤愤》《说难》等,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 兵家:孙武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主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等军事战略思想;还有孙膑等也是兵家重要人物。鬼谷子(王诩)也被视为纵横家鼻祖、兵家代表人物,著《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主张“合纵连横,争霸天下”,“兵者诡道”等也是兵家重要理念。
- 其他学派:邹子(邹衍)战国时期齐国人,著《邹子》《邹子终始》,为阴阳家创始人,主张阴阳五行学说;许行战国时期东周人,农家代表人物,主张“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吕不韦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吕氏春秋》,杂家代表,主张“兼儒墨、合名法”;公孙龙(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子》是其主要著作,“离坚白、白马非马”是其主要学术观点;扁鹊(秦缓)战国时期卢国人,医家,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还有小说家等先秦九流十家中的其他学派也各有特色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代表人物众多,各自学说精彩纷呈,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