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不合格报告的核心是清晰记录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需包含不合格事实描述、原因分析、整改方案和验证结果4个关键要素。
-
不合格事实描述
- 用客观、具体的语言说明问题,避免模糊表述。例如:“A车间2024年5月未按《设备维护规程》执行月度保养”而非“设备维护不到位”。
- 注明发现时间、地点、涉及标准或条款,便于追溯。
-
原因分析
- 从人、机、料、法、环等维度展开,例如:操作培训不足、流程设计缺陷或资源分配不合理。
- 避免归咎于个人,聚焦系统性改进,如“未建立双人复核机制”而非“员工疏忽”。
-
整改方案
- 提出可量化、有时限的措施,如“7日内修订《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全员培训”。
- 明确责任部门/人员和预期完成时间,确保闭环管理。
-
验证结果
- 后续需补充整改证据(如培训记录、照片、文件修订版),并由内审员确认有效性。
- 若未达标,需升级为重复不合格项并重新整改。
提示:报告语言需简洁专业,避免情绪化表述,最终目标是推动问题解决而非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