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内审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典型案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记录管理类不符合项
案例背景 :2024年第三季度内审发现,某实验室的实验记录存在关键信息缺失,包括实验日期、操作人员签名、仪器校准状态等。
纠正措施 :
-
立即增补记录 :对缺失信息进行补充,并保留原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
全面审查 :检查近期所有实验记录,确保无遗漏;
-
重新培训 :对相关人员进行记录管理法规和程序的培训;
-
完善审核机制 :建立记录填写审核清单,强化过程控制。
二、人员资质类不符合项
案例背景 :2022年内审发现,某检测室未配备持证上岗人员,且存在无证人员签名的检验报告。
纠正措施 :
-
考核授权 :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授予上岗资格;
-
制度完善 :修订制度,明确设备操作人员需佩戴三色标识;
-
追溯整改 :检查其他设备管理情况,统一整改。
三、文件管理类不符合项
案例背景 :2020年内审发现,材料仓库存在未认证的顾客材料,且部分检验资料缺失。
纠正措施 :
-
财产管理 :建立顾客财产识别、验证机制,确保材料入库合规;
-
文件补全 :补全缺失的检验资料,并通过文件传递验证;
-
流程优化 :完善进货检验流程,明确责任人员。
四、设备管理类不符合项
案例背景 :2024年审核发现,多台设备未定期校准,且检验规程缺失。
纠正措施 :
-
设备校准 :制定校准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
-
规程完善 :补全缺失的检验规程,并建立设备档案;
-
责任落实 :明确设备维护责任人,建立追溯机制。
五、体系执行类不符合项
案例背景 :2023年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描述不清,审核计划不完整。
纠正措施 :
-
文件修订 :重新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条款清晰、可操作;
-
计划完善 :制定详细的内审计划,明确审核范围和频次;
-
培训强化 :对相关人员进行体系文件和审核流程的培训。
总结
以上案例表明,纠正内审不符合项需遵循“五步法”:确认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实施整改、跟踪验证。关键在于不仅要解决表面问题,还需深入挖掘根本原因,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