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厂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审厂流程
-
确定审查要求
明确质量标准、安全规范及环保指标,形成审查清单。
-
选择候选厂家
通过资质审查、实地考察或第三方推荐,筛选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
预约与接待准备
安排现场访问时间,确保工厂环境整洁、文件齐全,并指定专业接待人员。
-
现场访问与评估
-
检查生产设施、设备维护、工艺流程及环境管理。
-
评估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0、ISO14000)及文件记录真实性。
-
核查员工资质、操作规范及安全培训记录。
-
-
评估报告与商务谈判
编制详细评估报告,进行评分和排名,与厂家就合作条款进行商务谈判。
-
合同签署与跟踪管理
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并建立定期跟踪机制,确保持续符合要求。
二、注意事项
-
审前准备
-
提前3个月与供应商确认审厂时间,组织员工培训及设备维护。
-
整理生产记录、质量报表及设备档案,确保资料真实完整。
-
-
现场管理
-
保持工厂整洁有序,物料摆放规范,设备操作规范且维护记录完整。
-
确保生产流程顺畅,避免工序卡顿或安全隐患。
-
-
文件与记录审核
-
核查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安全管理制度等文件合规性。
-
审查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及纠正措施,确保可追溯性。
-
-
人员与沟通
-
选择熟悉业务的人员参与审厂,技术人员需独立应对审核问题。
-
保持沟通专业,对指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方案。
-
-
后续跟踪
-
合同签订后每季度进行复审,重点关注质量波动及合规性变化。
-
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持续优化合作管理。
-
三、补充说明
不同行业(如食品、医药、电子)的审厂重点可能有所差异,需根据具体监管要求调整审查内容。例如医疗器械企业需额外关注医疗器械认证(如CE、FDA)相关文件。建议审厂前与供应商充分沟通,确保双方对审查标准理解一致,以提高审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