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电工电子论文时,权威性、时效性和多样性是选择参考文献的核心原则。文献质量直接影响研究可信度,需优先筛选IEEE、EI等收录的期刊论文,近五年的技术成果占比不低于60%,同时融合专著、专利等多元类型,规范标注避免学术不端。
权威期刊与会议论文是首选。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出版的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涵盖电力电子前沿技术,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则聚焦国内智能电网研究。国际会议论文如国际电力电子会议(ECCE)的论文集,常包含尚未正式发表的最新实验数据。
文献时效性需动态平衡。涉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兴领域,建议80%文献为近五年发表;对于电机设计基础理论、电路分析经典方法,可引用十年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综述文章或行业标准。
多维度文献组合提升说服力。除期刊论文外,电力电子器件手册(如《MOSFET应用指南》)提供标准参数,国标GB/T 762-2002《标准电流等级》是电路设计的法定依据,发明专利可佐证技术方案的创新性。例如分析SiC器件驱动电路时,同步引用器件厂商技术白皮书与高校实验室测试报告。
引用规范决定学术严谨度。电工类论文常用IEEE或国标GB/T 7714格式,需特别注意:会议论文标注主办方与召开年月,如“2023 IEEE ECCE”;行业标准需注明实施日期;实验设备应标明型号与制造商。使用EndNote管理文献时,建议预装IEEE模板库。
研究人员可通过Web of Science追踪关键词被引频次,利用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功能筛选高相关度文献。建议初稿完成后使用Turnitin查重,重点关注公式推导与电路图标注的原创性声明。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组合应同时展现技术发展脉络与研究空白点,为论文创新性提供逻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