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入户探访记录是社会工作者在实地走访服务对象时所撰写的详细记录,主要用于评估需求、制定服务计划及后续跟进。以下是探访记录的核心要素及示例:
一、基础信息记录
-
探访时间与地点
-
日期:2014年10月20日
-
时间:上午(避免午休时段)
-
地址:高攀西苑5号院
-
-
服务对象基本信息
-
汪胜忠老人
-
年龄:67岁
-
病史:高血压引发脑溢血,三次手术导致左半身瘫痪、失语
-
家庭状况:两个女儿因工作无法常驻,由老伴王阿姨长期照料
-
-
其他探访对象 (如困境儿童家庭)
- 爷爷奶奶抚养两名13-17岁男孩,父亲家暴致母亲离异,家庭经济困难
-
二、健康与生活状况评估
-
身体与健康问题
-
老年人: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定期就医
-
儿童:一名13岁男孩存在发育问题,需关注营养与教育
-
-
日常生活能力
-
活动能力:汪胜忠老人半身瘫痪,依赖他人协助
-
自理能力:17岁男孩能完成基础生活,但学习动力不足
-
三、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
-
家庭结构
-
核心成员:汪胜忠(病患)、王阿姨(照料者)、两名子女
-
其他成员:奶奶(80岁,患多种疾病)、哥哥(17岁,初中生)
-
-
社会支持系统
-
亲属支持:女儿们因工作无法提供长期照料
-
社区资源:社区工作人员、民政干部可联动提供救助
-
四、需求分析与问题识别
-
核心需求
-
汪胜忠:医疗救助、康复训练、心理疏导
-
儿童家庭:教育资助、心理关怀、家庭暴力干预
-
-
存在问题
-
经济压力:医疗费用、教育支出负担重
-
心理问题:王阿姨长期照料产生焦虑,哥哥因家庭变故情绪低落
-
五、服务计划与跟进建议
-
短期目标
-
为汪胜忠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联系医疗资源
-
安排心理辅导课程,缓解王阿姨的焦虑情绪
-
-
长期规划
-
建立家庭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子女参与照料
-
推荐社区互助活动,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
六、记录规范与注意事项
-
尊重隐私 :避免泄露服务对象敏感信息
-
客观记录 :采用“事实描述+专业评估”格式
-
动态更新 :每月与村干部沟通,调整服务计划
以上示例综合了不同场景的探访记录,实际撰写时需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调整内容。通过系统化记录,社工可更精准地评估需求,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