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明确了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重点针对七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区分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的处分种类。新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导向,强化政治纪律约束,细化处分程序与救济途径,确保处分与行为性质、情节相匹配,同时赋予教育、医疗等行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的灵活性。
-
处分种类与适用对象
事业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适用《政务处分法》六种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其他人员沿用四种处分(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开除)。警告处分期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24个月,期间影响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及岗位晋升。 -
七类违规违纪行为
包括违反政治纪律(如散布不当言论)、组织人事纪律(如档案造假)、工作纪律(如失职渎职)、廉洁从业纪律(如贪污受贿)、财经纪律(如挪用资金)、职业道德(如学术不端)和社会公德(如参与赌博)。其中,政治纪律违规(如反对宪法或党的领导)可直接开除。 -
从重与从轻情节
隐匿证据、胁迫他人、拒退违法所得等行为从重处罚;主动交代、配合调查、退赔损失等可从轻或减轻。过失犯罪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开除,但特殊情况可调整处分。 -
程序与权利保障
处分需经立案、调查、告知申辩等流程,确保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受处分人员可申请复核或申诉,复核须30日内完成,申诉处理最长90日。退休人员违规可立案调查并调整待遇。 -
行业特殊性与执行
教育、医疗等部门可联合制定细则。删除“超计划生育”等过时条款,新增对学术不端、网络违法等行为的处分规定,体现时代适应性。
总结:新规通过细化处分标准与程序,既严明纪律又保障公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严格对照自查,单位应加强培训与监督,确保合规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