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标准以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基准,直接影响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下限4879元/月,上限24396元/月),体现政策对灵活就业和私营单位数据的全面覆盖。
-
统计口径调整与标准依据
自2019年起,南京市采用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基数,包含非私营和私营单位数据。2024年标准基于2023年工资水平计算,反映更全面的职工收入分布,避免仅以非私营单位数据高估整体水平。 -
缴费基数上下限与计算方式
- 下限:4879元/月(全口径平均工资的60%),保障低收入群体社保权益。
- 上限:24396元/月(全口径平均工资的300%),限制高收入者缴费基数,平衡社保基金收支。
- 企业申报工资若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统一按上下限执行。
-
对社保缴费的影响
- 养老保险:单位按16%、个人按8%缴纳,最低档月缴约975.8元(单位779元+个人390元)。
- 医保与失业险:缴费基数同步调整,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档次(如最低档年缴约1.17万元)。
- 养老金计算: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后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累计额越高。
-
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 企业需按职工实际工资申报,不得擅自降低或提高基数。
- 灵活就业人员可在每年3-6月调整次年缴费档次,补缴需在政策窗口期内完成。
- 工资统计涵盖奖金、津贴等全部税前收入,与“到手收入”概念不同。
总结:2024年标准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平衡多方利益,企业和职工需关注基数申报合规性,灵活就业群体可结合收入变化选择缴费档次,确保社保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