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指出新疆考研具有“地域红利”与“竞争升温”的双重特点:一方面,新疆作为“洪水区”公共课批改宽松,且本地211院校(如新疆大学)对本专业考生录取友好;另一方面,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激增,部分学科录取率已低于10%。
-
公共课评分优势显著。新疆属于考研“洪水区”,公共课(英语、政治等)批改相对宽松,尤其对比北京、上海等“极旱区”,同等答卷在新疆可能获得更高分数,为总分提升创造空间。
-
新疆大学成为“性价比之选”。该校作为双一流高校,环境工程等专业对本校或本省考生政策倾斜明显,张雪峰曾建议“躺平”考生选择此类专业,通过研究生阶段积累履历后走疆内选调,实现就业兜底。
-
热门专业竞争加剧。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报考人数年增超50%,录取比例持续走低,需提前规划专业课复习(如获取历年真题)并强化英语能力,以应对复试高分门槛。
-
跨考需谨慎评估“专业宽度”。张雪峰提出“小跨”策略(如环境工程转化工),若跨考计算机等“零基础”专业,需面对新疆本地稀缺的辅导资源,建议优先选择有本科课程重叠的方向。
提示:新疆考研的“低难度”仅针对特定群体,若目标为热门专业或顶尖院校,仍需按“旱区”标准备考。合理利用地域政策与院校资源,方能最大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