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书写不及时的主要原因包括医务人员工作负荷过重、对规范不熟悉、法律意识薄弱,以及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整改需从强化培训、优化流程、信息化支持和奖惩制度四方面入手,确保病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
工作负荷与时间分配矛盾
疫情防控等突发任务加剧医务人员压力,导致病历书写被压缩至非工作时间完成。部分基层医院医生身兼数职,日均接诊量超负荷,难以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书写。通过增加人手、调整排班或引入AI语音录入工具,可缓解时间压力。 -
规范认知与执行偏差
部分医生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时限要求不熟悉,如首次病程需8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需术后24小时提交。围手术期记录(术前讨论、术后首程)成为超时高发区。定期开展案例培训,结合电子病历系统自动提醒功能,能显著提升规范执行力。 -
法律风险意识不足
医务人员对病历作为法律证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诊疗、轻记录”倾向。通过医疗纠纷案例警示教育,明确病历缺失可能导致败诉赔偿,可增强依法书写意识。部分医院将病历质量与职称晋升挂钩,效果显著。 -
监管与技术支持缺位
传统纸质病历难追溯书写时间,而电子病历系统若未启用时限预警功能,易导致漏检。建立三级质控体系(科室自查、院级抽查、信息化实时监控),配合超时病历的阶梯式处罚制度,能实现闭环管理。
提升病历书写及时性需系统性改革,既要减轻医务人员负担,也需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约束形成长效机制。医疗机构应定期评估整改效果,持续优化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