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殊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围绕康复救助、学籍管理、融合教育及保障机制展开,具体如下:
一、康复救助体系升级
-
免费康复项目覆盖
-
0-14岁儿童可享受7大类23项免费服务,包括视力/听力/肢体/智力障碍、孤独症等专项训练,年度补助标准分别为1000元/人、1.8万元/人。
-
免费申领58种辅助器具(如助听器、轮椅等),人工耳蜗手术纳入医保报销。
-
-
送教上门服务优化
- 送教频次从每月4次增至8次,支持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学籍双向转换。
二、学籍管理改革
-
学籍建立与覆盖
- 所有在法定学校就读的学生均需建立学籍,包括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及重度残疾儿童,均按法定年龄注册学籍。
-
学籍变动与评估
- 学籍变动由学校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支持升学、降级等灵活安排,跨省转学实现“一网通办”。
三、融合教育推进
-
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
- 教育部门与普通教育部门协同推进融合教育,支持特教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建立资源中心,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
课程与模式创新
- 制定融合教育教学指南,开展示范区创建,推动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优化育人方式。
四、保障机制完善
-
经费与师资支持
- 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年7000元以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
区域发展差异应对
- 各地根据经济水平制定差异化规划,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五、实施步骤与申请指南
-
申请流程 :通过“全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平台”线上申报,提交材料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激活。
-
材料要求 :儿童身份证/户口本、诊断证明、监护人居住证明(或暂住证)。
以上政策旨在构建更全面、个性化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公平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