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门类代码编码方案是档案管理中用于标识档案类别的重要工具,其设计需遵循统一规范以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编码方案:
一、一级门类代码
根据《国家档案局令第21号》及《档案分类编号方案》,一级门类代码采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标识,涵盖主要档案类别:
-
文书(WS)
-
科技(KJ)
-
人事(RS)
-
会计(KU)
-
专业(ZY)
-
照片(ZP)
-
录音(LY)
-
录像(LX)
-
业务数据(SJ)
-
公务电子邮件(YJ)
-
网页信息(WZ)
-
社交媒体(MT)
-
实物档案(SW)
二、二级门类代码
二级门类代码在一级门类基础上进行细分,例如:
-
科技档案可细分为科研(KJ·KY)、基建(KJ·JJ)、设备(KJ·SB)等
-
专业档案需参照《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设置
-
会计档案可设为E类,包含会计报告、账本、凭证等子类
三、三级及以下门类代码
-
三级门类代码在二级门类下进一步细分,例如科研类可包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子类
-
国家综合档案馆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三级进行复分,明确子类代码
-
企业档案可参照《企业档案管理规定》,设置如行政许可、注册类等专项代码
四、编码规则与注意事项
-
代码结构 :采用“大类-二级类-三级类”三级分类体系,各级代码之间用“·”或“··”分隔
-
唯一性 :同一档案馆或全宗内不得重复代码,且不同分类体系需保持代码一致
-
扩展性 :二级及三级类别号应科学简洁,必要时可扩展至四级
-
专业领域差异 :如工程档案、人事档案等可参照行业专项分类标准
五、示例
某科研项目档案的完整门类代码可能为: KJ·KY·JX (科技-科研-项目)
其中:
-
KJ :一级门类代码
-
KY :二级门类代码(科研)
-
JX :三级门类代码(具体项目类别)
通过以上编码方案,可实现档案的精准分类与高效管理,同时便于档案的检索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