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宣称“全包”却要求交补考费,核心矛盾在于“全包”定义模糊和驾校收费模式差异。部分驾校的“全包”仅覆盖基础学费和首次考试费,补考费因不确定性被排除;另一些则通过“挂科保险”或合同漏洞转嫁成本给学员,甚至存在教练为赚取额外收入故意压缩教学的行为。
-
“全包”的真实范围需合同明确
多数驾校的“全包”指学费、首次考试费及有限次补考费(如2次),超出次数需自付。但学员常忽略合同细则,误以为“全包=无任何后续费用”。例如,科目二/三补考费(100-500元/次)和模拟费(200-500元/次)常被列为“附加项目”。 -
非一费制驾校的盈利逻辑
非一费制模式下,教练收入与学员挂科次数挂钩:补考费、模拟费分成或加练课时费(50-200元/小时)成为隐性收入来源。部分教练会减少正常练车时间,变相逼迫学员付费加练,形成“挂科-交费-再挂科”的循环。 -
保险套路与口头承诺陷阱
少数驾校用“挂科保险”替代真全包,学员需先垫付补考费再申请理赔,但保险有效期(如1-2年)可能短于学车周期。若合同未明确补考责任方或缺少驾校公章(如教练私下签约),学员**困难。 -
地域差异与政策执行漏洞
各地补考费标准不一(如杭州80元/科,北京180-280元/科),驾校可能抬高收费赚差价。部分小驾校通过“存档费”“加急费”等名目二次收费,学员因信息不对称被动接受。
提示:签约前务必核实合同是否列明补考费、模拟费及免责条款,优先选择一费制驾校并保留缴费凭证。若遇强制收费,可向当地车管所或交通运输局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