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备案,二类许可
医疗器械的一类证书与二类证书主要区别体现在风险等级、监管要求、注册流程及产品范围等方面,具体对比如下:
一、风险等级与分类标准
-
一类医疗器械
- 风险等级最低,通过常规管理可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 例如:创可贴、手术衣、体温计、血压计等。
-
二类医疗器械
- 风险等级中等,需通过备案管理并控制安全性和有效性。 - 例如:体温计、血压计、避孕套、无创监护仪等。
二、注册/备案要求
-
一类医疗器械
- 无需临床试验,仅需提交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等材料进行备案。 - 适用范围:低风险医用耗材和简单器械。
-
二类医疗器械
- 需进行临床试验,提交技术资料、临床试验报告等,并取得备案证书。 - 适用范围:中等风险器械,如心电诊断设备、生化分析仪等。
三、监管措施
- 一类医疗器械 :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常规监管,企业需确保产品符合基本技术标准。- 二类医疗器械 :需接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审查,部分产品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四、产品范围对比
类别 | 典型产品 | 需要临床试验 | 备案要求 |
---|---|---|---|
一类 | 创可贴、手术衣、体温计、血压计等 | 不需要 | 技术文件备案 |
二类 | 体温计、血压计、避孕套、无创监护仪等 | 需要临床试验 | 技术文件+临床试验备案 |
五、其他差异
-
三类医疗器械 (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设备)风险最高,需许可和严格监管,但该内容未在问题中涉及。
-
注册证号编制规则:一类+设区市级行政区简称,二类+省级行政区简称,三类+“国”字。
一类证书与二类证书的核心区别在于监管严格程度和注册流程,一类仅需备案,二类需许可并备案,三类则需全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