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煤炭股近期受市场冷落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周期下行、政策导向转变及资金偏好转移:煤价下跌导致业绩承压,新能源替代加速;银行股则因机构抱团后估值透支、经济转型中息差收窄,叠加市场资金集中追逐AI等新兴赛道。
-
煤炭股遇冷的三大硬伤
- 供需失衡压制价格:动力煤库存增加、工业用煤需求疲软,煤价跌至近四年新低,直接拖累企业利润。中国神华等龙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超18%,行业盈利预期持续恶化。
- 能源转型冲击长期逻辑:光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挤占煤电份额,政策严控高污染行业,煤炭的“周期股”属性被重新认知,市场对其成长性彻底改观。
- 资金撤离与估值错配:此前煤炭股因高股息被短期炒作,但当前市盈率反超宁德时代等成长股,估值泡沫引发抛售潮。
-
银行股遭弃的深层矛盾
- 机构抱团后的接盘困境:银行股在熊市中因国家队资金驻扎涨幅过大,当前市盈率仅6倍却无人接盘,牛市初期涨幅远落后大盘,资金逢高出逃迹象明显。
- 经济转型中的角色尴尬:利率下行压缩息差,传统存贷业务增长乏力,而市场更青睐科技、消费等与经济新动能相关的板块。
- 分红吸引力下降:尽管股息率超5%,但股价长期横盘削弱实际回报,部分投资者转向波动更大但想象空间更高的标的。
投资者需警惕周期行业的“价值陷阱”——低估值可能伴随盈利持续下滑,而政策与资金风向的切换往往快于基本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