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呈现贬值趋势,主要受美国经济数据波动、美联储政策调整预期及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影响。关键亮点包括:美元指数跌至2023年底以来最低水平;高盛预测美元结构性贬值或持续至5月中旬;新兴市场货币(如匈牙利福林、罗马尼亚列伊)及欧元显著走强。
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
经济基本面走弱
美国制造业数据疲软、消费者信心下降等迹象引发市场担忧,导致投资者减持美元资产。高盛指出,美国硬数据虽暂稳,但关税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在5-6月集中显现。 -
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向
市场猜测美联储可能因经济放缓压力提前降息,削弱美元吸引力。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的潜在矛盾(如传闻可能解雇鲍威尔)进一步加剧政策不确定性。 -
国际资本转移趋势
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国转向欧洲及新兴市场,欧元受德银预测可能升至1.30美元,而新兴市场资产因美元贬值获得上涨动力,形成“抛售美国”现象。
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 新兴市场受益:美元贬值降低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债压力,同时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其**和债市。
- 欧元走强:欧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15,创2021年以来新高,德银认为欧元可能进一步挑战1.30关口。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美元贬值通常支撑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价格上涨,但需结合供需因素综合判断。
未来趋势提示
短期内美元可能维持弱势,但需关注两大风险:一是美国经济数据若超预期反弹可能逆转贬值趋势;二是地缘政治冲突或推高避险需求,导致美元阶段性走强。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声明、非农就业数据及国际资本流动动向,以灵活应对汇率波动风险。